冷战
北约华约杜鲁门主义柏林危机欧洲复兴计划自由国家集权政体

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开始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后,出现了分别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斗争。为什么美国和苏联从战时的盟友转变为战后的敌手?冷战对世界造成了什么影响?

更新于 2025-05-13
1935

冷战的发生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并建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和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体系,称霸的欲望十分强烈。美国认为它的制度和观念是最优越的,全世界都应该实行和它一样的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西部边界大大地向西推移。苏联还在东欧国家建立起与苏联类似的社会主义制度。苏联认为战争是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的产物,美国作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自然也是苏联潜在的防御对象。

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希腊和土耳其受到共产主义威胁。杜鲁门要求国会拨款援助这两个国家。在演说中,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篇演说提出的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

杜鲁门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5年1月,杜鲁门出任美国副总统。4月,罗斯福总统病故,杜鲁门接任总统。他作出了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的重大决策。1949年,杜鲁门连任总统。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

—丘吉尔“铁幕演说”

德国的分裂

德国法西斯政权垮台以后,美、苏、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了德国及其首都柏林。随着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英、法三国与苏联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大。

1948年2月,美、英、法三国计划将占领区合并,准备发行货币,筹建政权,引起苏联的抗议。6月,苏联切断美、英、法占领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向西柏林供应煤、电、食品等生活物资,美、英立即对苏占区实行反封锁。“柏林危机”爆发。

当时,苏联没有封锁空中通道,美、英通过空运向西柏林供应物资。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解除苏联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留有余地。大约11个月后,美、苏通过秘密谈判达成协议,双方同时解除封锁。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联邦德国”或“西德”。10月,在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民主德国”或“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北约与华约对峙

美国把欧洲看作全球战略的重点和遏制苏联扩张的第一线,而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也需要美国的援助。经过两年多的酝酿和磋商,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北大西洋公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缔约国将作出集体反应;各缔约国决心维护共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

1955年,苏联同7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成立,简称“华约”。《华沙条约》规定:任何一个成员国如果受到武装攻击,其他缔约国将以一切方式进行援助。华约实际上处在苏联的控制之下。

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形成。

为了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各国的经济援助,同时,苏联以保卫盟国安全为名,在东欧驻扎几十万军队。华约还成立了武装部队联合司令部,总部设在莫斯科,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均由苏联人担任。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和美国侵略越南的战争;

20世纪70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

20世纪80年代,美国制订“星球大战计划”。美苏双方的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德国分裂后,柏林也一分为二,东西方的对峙在这里得到了集中体现。1961年,民主德国为防止居民外流和西方势力的渗透,在东、西柏林之间的己方领土上修筑了“反法西斯防卫墙”,又称“柏林墙”。柏林墙由水泥墙、通电铁丝网和瞭望塔组成,全长约154千米,高3~4米,将西柏林包围起来。柏林墙成为冷战的标志性建筑。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冷战结束,民主德国政局发生剧烈动荡。1989年11月,民主德国宣布开放柏林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