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Speculation):通过短期价格变动,获取价差套利的行为。「房地产」例子中,买房不为了居住(包括出租),而是买入住宅之后空置持有,等待房屋价格上涨之后卖出,赚取差价。这种行为就是「投机」。又或者股票,股票的原本目的是吸收社会资金投入企业,帮助企业发展生产,返还投资者企业利润(股权分红)。而若买股票不为了投资企业帮助企业发展获取分红,而是等待股价上涨之后卖出,赚取差价。这种行为也是「投机」。
资产(狭义的)(Asset):可以以金钱价值衡量(例如股票、有价证券、房产、土地),并且可以在将来获取收益(例如房屋(出租或出售),股票(股权分红或转让))的「经济的价值」
资产的价格由供需决定。
1, 资产,本身作为商品,价格也是由供需关系决定。原本购买这些商品的人,目的是在于获取他们的使用价值(房屋——居住,粮食——食用,衣服——穿。)
2, 但是由于供需关系,买的人多了,价格会上涨,于是有投机者产生:试图在价格低的时候买进资产,然后价格高的时候再卖出去」 。投机者的 这种「虚假的需求」,原本就会造成需求增加,价格上升。这样造成的价格的虚高,称作为「泡沫」。
3,假定投机者卖房,供给增加,价格原本会下降。但泡沫的问题在于,只要房价还在涨,投机者就不会卖,总想着等房价到顶再卖。
然而供应房子的人,只要有人“需要”房子,他们就要不断增加供给。
造房是个很费劲的工作,土地供给也不是无限的,因此房屋供给的增加并不是很快,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尤其紧张。反而,由于房价一直上涨。 真正需要房子的人担心再不买就买不起了。投机者由于房价一直涨,都想进去挣钱。真正需要房子的人和投机者的大量涌入,导致需求迅速增加,且增加速度远远超过房屋供给增加速度。导致房价更加上涨。
这也能解释我国住宅价格不断飞涨但还是供不应求,反而商铺很不好卖。—— 有真实需求者,才有投机者。住宅的真实需求者非常多,所以投机空间很大,反而商铺真实需求者并不多,因此投机空间小。
标记-1
4, 房价涨到一定程度,大家没钱了,房地产开发商没钱周转了,投机者也没钱炒房了,真实需求者也没钱买房了。 于是房价不再涨。投机者们纷纷出售手上屯着的房子。
由于投机者不再买房子了,反而出来卖房子。房屋供给激增,需求暴降。按照供需关系,房价大跌。 虽然破产了一批房地产企业,少了一点GDP,但是经济还能稳定运行,没有伤筋动骨。
但以上讨论的是但这是大家花的都是自己赚来的钱的情况。
此时泡沫是有限的,虽然也会导致其他消费减少,但这个时候泡沫破了,问题不严重。
实际情况是
5,房价一直涨,投机者看到房价还在涨,继续持有。买房人看到房价一直涨,急着买。开发商看到房价越来越高,赶紧盖。泡沫越来越大,但是大家的钱总是有限的,真实需求者需要钱买房子住,投机者需要钱「进货」,房地产开发商需要钱周转(房地产开发是一个资金回笼周期特别长的行业,因此需要大量周转资金)。
大家都没钱,于是 开发商、买房人、投机者都问银行借钱。而银行的钱也是吸收大家存款,银行的钱也有限,
政府认为:居民投资有需求,能拉动经济,看到发展房地产提高GDP,于是增发货币。
标记-2
6, 于是政府增发货币后,银行有了钱,房地产开发商,买房人,投机者都借到了钱。房地产市场继续繁荣。投机者美滋滋地看着房价涨,买房人心急如焚看着房价涨,开发商在家点票子。
此时便发生了「信用型通货膨胀」,俗称「信用膨胀」。
名词解释:
信用膨胀(信用型通货膨胀)(inflation of credit / expansion of credit):由于中央银行大量增加货币供给,实行一般货币政策或者量化宽松。通过各种金融手段(证券化、贷款授信等)投放市场,使得市场中货币大量增加。
是通货膨胀的一种。也是泡沫经济、次贷危机的主因。
7, 此时便产生了 杠杆投资。 大家花的钱不再是自己的了,而是银行借来的。
银行:「借给你们的钱一定要还哦!」
房地产开发商:「问银行借了那么多钱,房价不能降啊!降了还不起银行钱。」
投机客:「房价不能降啊!降了还不上银行钱了!」
8, 房价越来越高,然而大家还是就那么点钱。于是更多的钱需要问银行借,原本自己拿50%,问银行借50%,后来自己拿30%,问银行借70%,再后来自己拿15%,问银行借85%。这叫杠杆率增加。实际上就是次贷(向借贷者贷出超过其还款能力的钱)。
9,由于社会资本(新发货币、社会资金)迅速流入房地产业。 而房地产是一个需求越大,上涨越快的东西。
- 因此开发商和投机客靠着房地产的繁荣赚的盘满钵满。借钱给投机客和开发商的银行也富得流油。(投机客不光指个人,包括任何投资房地产的主体,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保险公司、信托、资产管理公司。)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也大赚一笔(家具、钢铁、水泥)。
- 而与房地产无关的行业(例如各类制造业),因为房地产挤压消费市场(大家的钱都去买房了)开始萎缩。相关从业者相对变地贫穷
- 买房人因为房地产欠了大笔债务,可支配收入减少。
- 由于信用膨胀造成社会物价上升。(信用膨胀也是通货膨胀的一种)
以上四个原因,造成社会贫富差距迅速拉大。
10,所有跟房地产无关的人都开始加入投机客行列。
工厂关了,来炒房了。
工作辞了,来炒房了。
11,不识字的老奶奶都知道要买房子能赚钱了。
结局-1
看来房价应该到顶了!于是有一批投机客开始抛售房子,市场上房屋供给迅速超过需求,房价开始下降。 其他投机客发现房价开始跌了也选择抛售,于是供给继续增加,需求继续减少,房价开始断崖式下跌,GDP也没了。
跑得慢的投资客:「对不起,我跑晚了,借你的钱还不上了。」
房地产商:「对不起,房价暴跌,卖不掉了,借你的钱还不上了。」
买房者:「对不起,我欠你600万,现在重新买个房子只要300万了,你的钱我也不还了。」
银行卒。
银行一死,经济崩溃,全国完蛋。
这叫硬着陆。
参考例:
- 1929年、2008年,美国。
- 1997年,香港。
结局-2
政府:「什么?房价这么高了?」
政府:「银行!过来!」
银行:「在!」
政府:「以后只要企业借钱目的是买地(房)的,一律不借!」
因此需求大减,房价不再上涨。
投机客:「房价到顶了!跑!」
…………
以下同结局1。
这也叫硬着陆。
参考例:
- 1990-1991年,日本。
结局-3
政府:「什么?房价这么高了?」
政府大喊:「以后个人欠银行钱不还,会被加入征信记录黑名单,不准坐车,不准干任何事情!」
政府大喊:「以后不准再借投资客钱!」
银行:「这……您看隔壁日本,当年就因为这个,最后嗝屁了……」
政府:「我有日本政府那么蠢么?!只要不借投机客钱就行了!房地产开发商的钱继续借!」
银行:「那真实需求买房人呢?」
政府:「不光要借!还要多借!我已经告诉他们了!他们欠的钱不能不还!如果房价降了,他们的钱能还上,你们银行就不会死!」
政府还想清理掉投机者。
政府大喊:「让你们投机!以后只准买一套房!限购! 以后买房5年以内想卖,交税! 以后买房不住的,交税!」
于是再也没有投机客进入房地产了,需求减少,房价有下跌趋势。
但是房价下跌不是办法啊……
于是政府大喊:「所有真正买房子住的人,你们问银行借钱,我给补贴。如果是自己住,降低首付,让银行多借钱给你们!」
一部分买房人:「您看,房价真的太高了,我们买不起啊……」
政府大喊:「不买房?!上学不买房不给上!户口不买房不给上!」
于是这部分买房人带来的需求填上了投机客减少的需求,没有引发投机者大规模退出导致的房价暴跌。
慢慢地,投机客渐渐退出,买房的都是用来住的。
政府:「差不多了……投机客走光了吧?」
政府:「好了!买房人们,我也不鼓励你们买房了。」
这个时候,需求回复到正常水平,也没有投资者去抛售房产。
房价不再涨了,但是买房人会按时还贷,银行的贷款都能收回来。
房地产公司也不会因此破产,银行也安全。
投机带来的泡沫完全消失,虽然实体经济受到房地产冲击,但是冲击不大,很快经济回到正常轨道。
这叫[软着陆]。
参考例:没有。
- 泡沫实际上是由于「投机」带来的「虚假需求」造成的。
- 「泡沫」往往伴随着「信用型通货膨胀」,因此二者是密切相关的。
(资产泡沫和信用膨胀二者并没有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的关系。但是由于实际情况,二者往往一起出现。)
- 贫富差距增加是主要由于 1,信用膨胀造成的通货膨胀。2,各行业投资回报率差距悬殊。
- 泡沫造成经济崩溃由于1,泡沫行业过度挤压其他行业。2,泡沫崩溃导致贷款收不回来,坏账增加。银行体系崩溃,进而与银行联系的所有行业崩溃(现代经济社会,基本所有行业同银行有关联)。
- 同理,大部分泡沫崩溃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信用收缩」。
而化解「泡沫」的办法就是消除这些「虚假需求」,将他们变成「真实需求」。
我国的政策目前都是按照这个原则:减少投机者,增加真正需求者。
我国的目前的困境是怎么来的? 是因为标记2——政府最初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决策造成的。
我国目前政府的套路,是结局3里面的套路。
中国的优势正是在于强大的政府,中国能够依靠各种政策强制创造刚需,例如住房捆绑户口、住房绑定教育,并且有能力以政策手段(征信制度)强制防止信用违约。显然这些制度很多都是伤害百姓基本利益的,但是在对抗泡沫中,却成了非常有力的武器。政府依靠强有力的政策手段能创造出「刚需」,这点在欧美日是不可能的,因此对于中国来说,有强大的刚需基础,是对抗泡沫的强有力手段,这是中国比当年美日香港都强的地方
不过目前效果并不理想,投机者从2016年开始在增加。而且目前房地产的高收益率想阻止人来投机,也不现实。利用暴力手段防止泡沫崩溃也不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