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尔赛条约》
1919 年 1 月,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会议,讨论对德和约及战后安排,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 27 个战胜国的代表,苏维埃俄国未被邀请,德国等战败国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操纵了和会。由于各国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和会从一开始就陷入了激烈的争吵之中。
和会一直持续了 5 个多月。最后,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协约及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包括:重划德国疆界,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归法国开采;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 年,莱茵河东岸 50 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德国拥有空军,限制德国陆军的人数;德国承认奥地利、波兰等国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偿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此后,协约国还分别与其他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与《凡尔赛条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
巴黎和会还决定建立国际联盟, 但战败国和苏维埃俄国被排斥在外。美国因为夺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未能实现,既不批准《凡尔赛条约》,也不加入国际联盟。
相关史事
1918年 11月,在柏林工人起义的浪潮中,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流亡荷兰。德国战败后,国内政局动荡不安。1919年,在德国小城魏玛成立了魏玛共和国。由于德国在战争中损失惨重,战败又赔款,国内经济非常困难,食物匮乏,货币贬值速度惊人,普通民众的生活十分悲惨。人们怨恨《凡尔赛条约》和魏玛共和国,复仇情绪蔓延。
19世纪末,德国强行向清政府租借了胶州湾沿岸,把山东半岛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趁火打劫,以向德国宣战为由,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战争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派代表参加了巴黎和会。会上,中国代表提出收回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益。但是,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五四运动。中国代表最后拒绝在条约上签字。
《九国公约》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战胜国在欧洲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实力增强,几乎独霸中国,英、美对此极度不安,力图遏制日本的扩张,三国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海军军备竞赛。为了调整帝国主义国家在这一地区的关系,由美国倡议,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等 9 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
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22 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九国公约》是针对中国问题而签署的条约。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强对中国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权、关税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义要求,都予以拒绝。《九国公约》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然而中国仍未摆脱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了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在这两个会议的基础上,战后国际秩序得以重建,这一秩序通常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华盛顿会议期间,中国代表提出,《凡尔赛条约》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内容,损害了中国利益,应予以取消,并希望会议促使日本放弃有关山东问题的无理要求。出于削弱日本在华势力的考虑,美、英两国对中国的要求表示支持。由于中国人民坚持斗争,也迫于美、英两国的压力,日本代表不得不与中国代表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了在山东的大部分权益。
国际联盟
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 1月,国际联盟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国际联盟盟约》宣称,国际联盟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有会员国全体代表大会、国联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国联行政院最初由英、法等 5个常任理事国和 4个非常任理事国的代表组成;常设秘书处是处理日常事务的机构。由于美国参议院认为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也拒绝让美国加入国际联盟。国际联盟实际上是英、法操纵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联合国成立后,国际联盟于 1946年宣告解散。